政 策 觀 察
【國家發改委發布《“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
國家發改委7月7日消息,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循環型生產方式全面推行,綠色設計和清潔生產普遍推廣,資源綜合利用能力顯著提升,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基本建立。到2025年,主要資源產出率比2020年提高約20%,單位GDP能源消耗、用水量比2020年分別降低13.5%、16%左右,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60%,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60%,廢紙利用量達到6000萬噸,廢鋼利用量達到3.2億噸,再生有色金屬產量達到2000萬噸,其中再生銅、再生鋁和再生鉛產量分別達到400萬噸、1150萬噸、290萬噸,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達到5萬億元。(來源:中國證券報)
【十部門印發《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
5G融合應用正處于規?;l展的關鍵期。近日,工信部、網信辦、發改委等十部門聯合印發《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量化發展目標 2023年5G用戶數超過5.6億。從用戶發展、行業賦能、網絡能力三個方面提出了7大量化指標。在衡量5G用戶發展方面,提出5G個人用戶普及率超過40%,用戶數超過5.6億。5G網絡接入流量占比超50%,5G網絡使用效率明顯提高。在衡量5G行業賦能方面,提出5G物聯網終端用戶數年增長率、重點行業5G示范應用標桿數、5G在大型工業企業滲透率3項量化指標,著力推動5G應用在垂直行業形成規?;l展態勢?!缎袆佑媱潯诽岢?,5G物聯網終端用戶數年均增長率超200%,在垂直行業領域,大型工業企業的5G應用滲透率超過35%,電力、采礦等領域5G應用實現規?;瘡椭仆茝V,5G+車聯網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大,促進農業水利等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在衡量5G網絡能力方面,《行動計劃》提出,到2023年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超過18個,建成超過3000個5G行業虛擬專網。建設一批5G融合應用創新中心,面向應用創新的公共服務平臺能力進一步增強。5G應用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打造10—20個5G應用安全創新示范中心,樹立3—5個區域示范標桿,與5G應用發展相適應的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形成。加快行業應用 從“樣板房”轉向“商品房”?!缎袆佑媱潯访嫦蛐畔⑾M、實體經濟、民生服務三大領域,提出重點推進15個行業的5G應用,通過三年時間初步形成5G創新應用體系。從促進信息消費看,《行動計劃》提出重點培育5G+新型信息消費和融合媒體,拉動新型產品和新型內容消費,加快5G在媒體領域的落地應用;從推動實體經濟域看,重點推進5G在工業互聯網、車聯網、智慧物流、智慧港口、智慧采礦、智慧電力、智慧油氣、智慧農業和智慧水利等領域的深度應用,加快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進程。從提升民生服務領域看,要重點加大在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文旅和智慧城市的5G應用創新,探索新模式新業態。為了加強對5G應用推廣的保障支持,《行動計劃》還提出要打造人才隊伍、推動國際合作等。如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實驗室、實訓基地、專業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加強共享型工程實習基地建設。組織5G相關職業培訓和認證,培育一批復合型人才。支持建設5G應用海外推廣渠道和服務平臺,推動成熟5G應用走出去。充分發揮國際組織作用,鼓勵企業參與5G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工作。(來源:科技日報)
【銀保監會:將放寬險資對VC/PE投資要求】
7月14日,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張忠寧在國新辦舉行的上半年銀行業保險業運行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銀保監會將持續地深化保險資金運用的市場化改革,支持保險資金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原則下加大對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的長期資金支持。一是完善監管政策。修訂保險資金投資金融產品的政策,將更多風險收益特征符合保險資金需求的金融產品納入投資范圍。適度放寬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的要求,豐富產業資金和科創類基金長期的資金來源。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資產支持計劃發行程序,提升產品發行效率。三是開展產品創新,支持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發起設立長期限產品,通過債權融資、股權融資、股權結合等形式,滿足企業多元化的融資需求。(來源:母基金研究中心)
行 業 焦 點
【廣州正式發文:鼓勵創投公司上市】
7月8日,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新時期進一步促進科技金融與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而牽動VC/PE的是,《實施意見》明確表示鼓勵和支持創投機構創新募資手段,包括上市。這是繼深圳后國內第二次在政府文件中提到創投機構上市。此次通過的《實施意見》,從7個方面提出了32條具體措施,首當其沖是加快建設風投創投之都,為此廣州市政府明確了七個方面的重點任務,涵蓋了“募投管退”四個方面,以下為部分內容摘錄:一是拓寬風投創投資金來源。
鼓勵和支持創業投資機構創新募資手段,通過上市,發行企業債、公司債券等固定收益產品,以及募集保險資金等方式,形成市場化、多元化的資金來源。明確表示鼓勵和支持創投機構通過上市等創新募資手段,不僅僅停留在“探索”階段,而是邁出了具有實質性意義的一步。鼓勵保險公司、銀行理財子公司等參與創業投資的出資。支持科技企業設立投資部門或獨立的專門投資機構,圍繞公司發展戰略和產業鏈上下游資源,開展創業投資。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機遇,吸引境內外資本來穗設立創投基金,并按照市區現有政策予以獎勵支持。二是鼓勵國有企業參與創業投資,對標“深創投”。在國有創業投資機構內部實施有效的管理人員激勵與約束機制,指導國有創業投資機構完善員工跟投機制,穩慎推進符合條件的國有創業投資機構實施員工持股;支持具備條件的國有創業投資機構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鼓勵國有創業投資機構與社會優秀管理機構合作,按照市場化原則成立專業化創業投資機構。對標“深創投”,探索整合市屬國有風投創投資本,打造覆蓋種子、天使、VC、PE 等各階段的全資本鏈條的國有標桿創投機構。三是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深圳天使母基金帶來的示范效應仍在放大。為此,廣州將“廣州市科技成果產業化引導基金”調整為“廣州市科技成果產業化天使母基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共同設立天使投資子基金,100%投向天使類科技創新項目。對投資于廣州市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股權投資機構,按照實際到賬投資額的15%給予每年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獎勵支持。四是打造“標志性”風投創投集聚區。以黃埔區、南沙區為主,對標美國硅谷、深圳南山區、北京中關村等國內外標志性風投創投集聚區,力爭用3—5年時間打造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標志性風投創投集聚區。此外,探索依托頭部風投創投機構,打造培育風投創投機構的專業孵化載體,對頭部風投創投機構開展“靶向招商”。 五是退出方面,主要是探索設立S基金。主要內容是:探索依托廣東股權交易中心設立私募股權轉讓平臺,探索設立私募股權S基金(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鼓勵 S 基金與政府基金合作,拓寬風投創投機構退出渠道。(來源:投資界)
【中基協重磅發布,11.6萬億私募股權基金大揭秘】
近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了《2020年私募基金統計分析簡報》。 我國私募基金行業正進入“快車道”。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末,我國存續私募基金96818只,管理規模16.96萬億元,較2019年末分別增長18.5%、20.5%。其中,當年新備案私募基金達到26567只,新備案規模1.0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0.2%、19.5%。其中值得關注的要點:新備案股權基金數量及規模逐年下降。2020年當年新備案私募股權投資基金3860只,較2019年同比下降4.3%;新備案規模4705.37億元,較2019年減少1340.37億元,同比下降22.2%。新備案創投基金數量及規模大幅增長。截至2020年末,已備案創業投資基金10398只,較2019年末增長30.3%;基金規模為1.69萬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39.8%。機構投資者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與創業投資基金主要資金來源。截至2020年末,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主要出資方為機構投資者,出資金額8.17萬億元,出資占比達86.7%。創業投資基金投資案例數量和金額大幅上漲。截至2020年末,創業投資基金在投案例43003個,在投本金9476.20億元,較2019年末分別增長23.5%和39.3%。私募股權基金、創業投資基金投向中小、高新、初創科技型企業增幅明顯。私募股權基金、創業投資基金投資區域聚集于東部地區。創投基金五成以上資金投向國家重點支持行業。2020年私募股權基金轉讓、回購退出較多。2020年當年新增退出案例通過“協議轉讓”和“企業回購”方式發生的退出行為較多。2020年創業投資基金退出平均回報率94.9%。(來源:母基金研究中心)
【比亞迪落戶合肥!合作項目于8月底開工建設】
近日,據“合肥發布”公眾號消息,安徽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虞愛華與比亞迪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就推動全面戰略合作,進行了商談,有關項目將于8月底開工建設。據了解, 早在2020年末,比亞迪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就已經落戶合肥。該項目總投資60億元,主要是關于新能源電池電芯、模組等重要產品的制造。比亞迪公司是國內新能源汽車制造、鋰電池、消費類電子代工、功率半導體、新能源、新型軌道龍頭企業,是全球唯一既掌握電池、電機、電控、IGBT核心技術,又掌握整車制造核心技術的高科技公司,擁有世界一流國際化團隊。截至目前,公司累計專利超23500件,連續8年新能源汽車銷售國內第一。而對于合肥來說,目前,該城市已經匯集了蔚來、江淮、大眾汽車(安徽)、安凱、長安、奇瑞(巢湖)等120多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并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來源:太平洋電腦網)
企 業 動 態
【深天馬官宣!任命彭旭輝先生為董事長】
7月12日晚間,深天馬發布天馬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第九屆董事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決議公告,稱董事會選舉彭旭輝先生為公司董事長,任期至第九屆董事會屆滿。公告顯示,根據《公司章程》規定:董事長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因此,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為彭旭輝先生。(來源:PDPI)
【小米銷量超蘋果 躋身全球第二】
近日,Canalys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占率排名,小米銷量首次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也是市占率前五手機品牌中,增速最快的品牌。數據顯示, 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12%。其中,三星一馬當先,其智能手機出貨量占市場份額的 19%。小米以17%的份額首次位居第二。蘋果以14%的份額名列第三, Oppo和Vivo則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躋身前五。(來源:央廣網)
【華為OLED屏幕顯示芯片將于今年年底正式交付】
近日,有消息表示,華為海思自研的首款OLED屏幕顯示驅動芯片在2020年已經完成流片,正式進入試產階段,并將于今年年底正式交付。早在2018年,華為曾宣布開始布局OLED領域芯片產品,并成立相關芯片研發部門。此前,OLED屏幕驅動芯片一直被三星、LGD等公司所壟斷,大約占比全球市場的90%,剩余份額則由臺積電占據9%。此次華為海思自研芯片成功,有機會大幅度緩解OLED顯示器驅動芯片對海外市場的依賴程度。(來源:PDPI)